当前位置:
  1. 魔豆IT网
  2. 系统教程
  3. 光文艺是不够的
  4. 正文

韩寒优化“one”一个APP,光文艺是不够的

韩寒优化“one”一个APP,光文艺是不够的。“一个”APP一直以来因为简约的风格为大众所喜爱,“一个”APP每天更新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小问答,这收到非常多的粉丝的追捧。在后来的使用中,韩寒优化“一个”APP,认为“一个”光文艺是不够的。

韩寒优化“one”一个APP,光文艺是不够的

当初极简主义风格的产品理念让用户在APP内停留的时间有限,用户不登录便可阅读导致粘性也不高,更没有深度的交互平台。韩寒在新产品上线之际,在微博发广告说“我们变了”,不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内容品质,“一个”在取得A轮融资后,都不可能像之前声称的那样简单纯粹了。从现在看,它更像是一个用户群平均年龄更小、体量也小得多的“豆瓣”。它尝试将电影、音乐、图书和文章放入一个平台,在产品设计上合并同类项。

旧版的“一个”在后期的用户群已经锁定为“二次元”一代。就发表的文章而言,它成了一个生产青春文学写手的平台,即使偶有一些偏向成人化的严肃文章,但这些文章往往不能引用户共鸣,而最初兼顾趣味和专业性的“问答”栏目,也渐渐沦为纯粹的插科打诨笑话集,在我看来少了看点和价值。韩寒曾在“一个”运营初期就开始了大力的“去韩寒化”工作,事实证明这样的“去韩寒化”曾经让他的粉丝一度感到失望,因为它不仅仅是名义上,更是从产品风格上的彻底“去韩寒”。

韩寒的很多真粉丝感到失望,但是作为产品的“一个”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不管是从用户增长量还是访问量上看。因此,当初的产品设计极简风要想在商业上有进一步的拓展,就必须走入极繁主义。打开新版的“一个”,一股豆瓣风便迎面吹来。新增的“日记”部分算是打开了产品UGC的第一步,不过在移动端的几百字日记,很难出彩,豆瓣日记上火起来的文章,几千字到上万字的不等,短日记的可读性很差,它也不甚符合读者的预期。

而打着“独立影评”的旗号,对上映电影进行打分工作,之前网红作业本也有开始做过类似项目,侯小强的毒药APP更是将电影短评当做产品的一项重要功能加以推介。这样的出发点固然不错,因为现在随便看一眼哪个电影平台(不管是UGC还是PGC),里面的很多烂片被影评人简直都快拉进了“你一生必看的XXX部经典”的片单。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栏目不会与任何电影开展合作,以确保独立性。可是事实上,这种人为的保持独立性的姿态对于观影人群根本不重要,中国一年四百多亿的电影票房,其中每年产生出的烂片与佳作之间的比例非常悬殊,佳作备受冷落更是常态。

这种现象说明了两点,第一我们去看电影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只是因为这部电影最近非常火爆,周围人聊、社交网络上也全是它的影子,又或者因为这部电影里又有哪些小鲜肉要出演了,第二,电影的受众群单一化严重,为电影贡献票房的多数是年轻一代,而这代人中的绝大多数对于明星的口味的喜好远远大于电影品位的重视。

最近豆瓣开始在地铁上做户外广告了,这是十余年来的首次,不容易。在这个文艺APP越来越“豆瓣风”的当下,只想说:任何一个想做成豆瓣的产品,在看到豆瓣十余年积攒下的好口碑时,还要看到其背后的默默累积与孤独坚守。

相关阅读

《韩寒优化“one”一个APP,光文艺是不够的》由网友“雨碎江南”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douwifi.com/jiaocheng/051935b02021.html